《苏州市财政支农项目资金管理办法》政策解读
一、背景依据
党的十八大以来,苏州市财政支农工作始终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,不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,着力破解“三农”发展新难题,厚植农业农村发展新优势,有效推动了全市“三农”工作的全面发展。十八大以来(即2012年以来),全市财政支农投入分别为70亿元、83亿元、93亿元、101亿元、100亿元,为全市三农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。
为加强支农项目资金管理,提高支农资金绩效,近年来,市财政局出台了一系列加强支农项目资金管理的办法。但随着项目资金管理要求的提高,原先的办法已无法满足管理上的需要,包括资金支持方式、公开公示要求、项目单位责任等等,都有待于进一步明确和完善,必须制定新的管理办法。
二、目标任务
当前,“三农”工作是党委政府的重大课题。尽管经济进入新常态,尽管农业投入上的“两高于一确保”不再考核,但财政一贯按照支农投入持续稳定增长的原则,不断加大财政的投入。但是加大投入的前提是规范,规范是基础,规范了才能进一步加大投入。制定本办法就是为了加强财政支农项目资金管理,提高支农资金使用绩效,最终是要保障财政支农投入稳定增长。
三、主要内容
本办法分六章,主要内容具体包括:
第一章总则部分。明确了制定本办法的目的,支农资金的定义,资金来源。对财政部门、主管部门的职责作了界定。主要是按照财政管钱、部门管事、责任明确、密切配合的原则,构建项目资金管理工作机制。对县级市、区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的职责同时予以了明确。监管责任的承担实行属地监管,根据资金拨付级次承担相应的监管责任。支农资金使用主体对项目建设全过程承担主体责任,对资料、实施以及资金使用等方面的合法合规负责。
第二章支持范围、原则、方式。支持范围涵盖农林水公共事务、农业生产发展、林业改革发展、水利建设发展、农村社会发展等方面。支持原则与以往相比,突出了近两年一贯强调的公开透明、注重绩效,将资金分配的过程接受社会公众监督。支持方式上,列出了由部门实施和各市、区实施项目的支持方式,目的是为了细化相应方式其资金管理要求,在后面对相应支持方式的资金管理作了明确。对竞争性涉农产业项目,探索基金引导方式。
第三章市级支农资金预算编制。主要是根据实施中期预算的要求,明确主管部门在申报下年度预算时,依据公共管理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,合理测算支农资金预算。向相关主管部门传导一个概念,项目总的预算与资金的年度安排可以适当分离,加强资金使用的计划性。
第四章支农资金管理。对市级主管部门及其所属单位承担的项目和各市、区实施的项目、基金引导类项目明确了不同的管理要求。对市级主管部门及其所属单位实施的项目,纳入部门预算,按照市级相关预算管理要求进行管理;对各市、区实施的补贴补偿项目,重点做好补贴补偿项目的分级公开公示,市级对补贴补偿发放情况开展抽查。对考评类项目,由财政部门会同主管部门制定考评办法,明确考核内容、评分办法、实施步骤等具体事项。财政部门根据主管部门考评结果拨付奖励资金。对于奖补类项目,明确了项目申报、项目评审、资金分配、公开公示、资金拨付、项目验收等环节的要求。对分配对象为农业企业、合作组织等市场化主体的,推进竞争性立项。对资金投入量大、专业技术性强的重点项目,引入第三方进行验收或事先核查,核查后再行验收。
第五章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。除了面上的要求外,为了防止农业项目拖拉,明确对未能如期完成的项目,主管部门、财政部门责令项目单位限期整改。无法继续实施的,由县级市、区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提出终止项目申请,经市级主管部门、财政部门同意后,收回财政资金,并取消项目单位下一年度申报资格。目的是对项目到期及时处理,每个项目都有个时间界限和明确的说法。
第六章附则。明确本办法的解释权、生效日期、废止文件等方面的条款。
四、涉及范围
本办法主要涉及市级及以上财政资金补贴、补助的在各市、区乡镇、村实施的农业生产发展、林业改革发展、水利建设发展、农村社会发展等支农项目。
党的十八大以来,苏州市财政支农工作始终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,不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,着力破解“三农”发展新难题,厚植农业农村发展新优势,有效推动了全市“三农”工作的全面发展。十八大以来(即2012年以来),全市财政支农投入分别为70亿元、83亿元、93亿元、101亿元、100亿元,为全市三农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。
为加强支农项目资金管理,提高支农资金绩效,近年来,市财政局出台了一系列加强支农项目资金管理的办法。但随着项目资金管理要求的提高,原先的办法已无法满足管理上的需要,包括资金支持方式、公开公示要求、项目单位责任等等,都有待于进一步明确和完善,必须制定新的管理办法。
二、目标任务
当前,“三农”工作是党委政府的重大课题。尽管经济进入新常态,尽管农业投入上的“两高于一确保”不再考核,但财政一贯按照支农投入持续稳定增长的原则,不断加大财政的投入。但是加大投入的前提是规范,规范是基础,规范了才能进一步加大投入。制定本办法就是为了加强财政支农项目资金管理,提高支农资金使用绩效,最终是要保障财政支农投入稳定增长。
三、主要内容
本办法分六章,主要内容具体包括:
第一章总则部分。明确了制定本办法的目的,支农资金的定义,资金来源。对财政部门、主管部门的职责作了界定。主要是按照财政管钱、部门管事、责任明确、密切配合的原则,构建项目资金管理工作机制。对县级市、区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的职责同时予以了明确。监管责任的承担实行属地监管,根据资金拨付级次承担相应的监管责任。支农资金使用主体对项目建设全过程承担主体责任,对资料、实施以及资金使用等方面的合法合规负责。
第二章支持范围、原则、方式。支持范围涵盖农林水公共事务、农业生产发展、林业改革发展、水利建设发展、农村社会发展等方面。支持原则与以往相比,突出了近两年一贯强调的公开透明、注重绩效,将资金分配的过程接受社会公众监督。支持方式上,列出了由部门实施和各市、区实施项目的支持方式,目的是为了细化相应方式其资金管理要求,在后面对相应支持方式的资金管理作了明确。对竞争性涉农产业项目,探索基金引导方式。
第三章市级支农资金预算编制。主要是根据实施中期预算的要求,明确主管部门在申报下年度预算时,依据公共管理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,合理测算支农资金预算。向相关主管部门传导一个概念,项目总的预算与资金的年度安排可以适当分离,加强资金使用的计划性。
第四章支农资金管理。对市级主管部门及其所属单位承担的项目和各市、区实施的项目、基金引导类项目明确了不同的管理要求。对市级主管部门及其所属单位实施的项目,纳入部门预算,按照市级相关预算管理要求进行管理;对各市、区实施的补贴补偿项目,重点做好补贴补偿项目的分级公开公示,市级对补贴补偿发放情况开展抽查。对考评类项目,由财政部门会同主管部门制定考评办法,明确考核内容、评分办法、实施步骤等具体事项。财政部门根据主管部门考评结果拨付奖励资金。对于奖补类项目,明确了项目申报、项目评审、资金分配、公开公示、资金拨付、项目验收等环节的要求。对分配对象为农业企业、合作组织等市场化主体的,推进竞争性立项。对资金投入量大、专业技术性强的重点项目,引入第三方进行验收或事先核查,核查后再行验收。
第五章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。除了面上的要求外,为了防止农业项目拖拉,明确对未能如期完成的项目,主管部门、财政部门责令项目单位限期整改。无法继续实施的,由县级市、区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提出终止项目申请,经市级主管部门、财政部门同意后,收回财政资金,并取消项目单位下一年度申报资格。目的是对项目到期及时处理,每个项目都有个时间界限和明确的说法。
第六章附则。明确本办法的解释权、生效日期、废止文件等方面的条款。
四、涉及范围
本办法主要涉及市级及以上财政资金补贴、补助的在各市、区乡镇、村实施的农业生产发展、林业改革发展、水利建设发展、农村社会发展等支农项目。
课程推荐
- 初级会计职称特色班
- 初级会计职称精品班
- 初级会计职称实验班
课程班次 | 课程介绍 | 价格 | 购买 |
---|---|---|---|
特色班![]() |
班次特色 |
290元/一门 580元/两门 |
购买![]() |
- 初级会计职称机考模拟系统综合版
财经速递
网站地图
专业知识水平考试:
考试内容以管理会计师(中级)教材:
《风险管理》、
《绩效管理》、
《决策分析》、
《责任会计》为主,此外还包括:
管理会计职业道德、
《中国总会计师(CFO)能力框架》和
《中国管理会计职业能力框架》
能力水平考试:
包括简答题、考试案例指导及问答和管理会计案例撰写。
-
初级会计职称招生方案
·特色班
·精品班
·实验班
初级会计职称网上辅导 -
中级会计职称招生方案
·普通班
·特色班
·精品班
中级会计职称网上辅导
专业知识水平考试:
考试内容以管理会计师(中级)教材:
《风险管理》、
《绩效管理》、
《决策分析》、
《责任会计》为主,此外还包括:
管理会计职业道德、
《中国总会计师(CFO)能力框架》和
《中国管理会计职业能力框架》
能力水平考试:
包括简答题、考试案例指导及问答和管理会计案例撰写。